鉈的毒性危害可能是我們預測不到的,僅僅微量攝入就會導致死亡。所以鉈化合物是世衛組織重點限制清單中列出的主要危險廢物之一,也被我國列入優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單。
說到這!那我們是不是禁止使用鉈材料是不是就沒事了?
并不是!鉈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鉈被廣泛應用于如國防、航天、電子、通訊、衛生等重要領域,早在2018年歐盟發布的《關鍵原材料和循環經濟》報告中將鉈列為27種關鍵金屬之一。
具體到哪些公司會涉及鉈的生產?鉈在自然界中比較分散,喜歡跟硫化物“結伴”,一般的硫化礦中,都會伴生一定量的鉈。具體到行業,比如有色金屬選冶壓延,黑色金屬(比如鋼鐵、錳等)選冶壓延,化工行業、廢棄資源回收利用、硫酸、電池、電子等行業,其中前四種和生態環境系統接觸比較多。
我們是如何做到鉈從“監測靠魚”到設備全覆蓋?
據小編了解我國最早在突發水污染事件中關注鉈,是因2010年廣東自來水例行監測時發現北江水源存在鉈超標情況。那時候,部分冶煉公司污水處理設施無除鉈工藝,因此,礦石中含的鉈會進入污水,最后排放進入水體。再到2013年,賀江鉈重金屬污染發生了5天后才被發現,這一事件曾被媒體廣泛報道。
由于鉈并非是常規的青島水質監測儀工作時監測指標,再加上當時的條件技術有限,監測水中鉈全靠魚。利用這種方法相比大家都知道,會造成大量的魚類死亡,所以說這也并非長久之計。
隨著生態環保的投入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鉈有了排放標準同時也有把鉈納入例行監測的支持,還有監測設備的全覆蓋。
有關鉈異常公司案例:
有“有色金屬開發之鄉”之稱的湖南省,先做出了一定的調整。2013年,湘江地表水監測斷面出現鉈指標異常,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后,2014年,相關負責人編制了湖南地方標準《工業廢水鉈污染物排放標準》(頓疊43/968-2014),于2015年正式實施。之后廣東、江蘇、上海、江西等地也制定了鉈工業廢水排放標準。
也這是因為鉈越來越被關注,飲用水、工業廢水都需要對鉈進行實時監控,這時我國鉈污染監測慢慢的從“監測靠魚”逐步走向設備全覆蓋的道路。這也算是我國水質監測設備的一大進步!
所以為了防控涉鉈公司的工業廢水鉈排放超標,一些省份已經開始設立了地方標準,一般來說工業廢水中鉈的排放標準限值至少要小于5 μg/L。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849-2006規定水質非常規指標鉈限值為0.0001mg/L(0.1 微克(ug)。
雖然我國對鉈監測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相對于一些常規水質分析儀來說,廠家還是有限的。而總鉈在線分析儀已經突破檢測下限:0.1μ駁/嘗,解決了準確性、精密度低等的問題,為我國的涉鉈公司在線監測提供的專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