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質監測領域,生化需氧量(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指標,用于評估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的程度。BOD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直接受到水質樣品預處理及稀釋方法的影響。本文將詳細探討浙江溫州疊翱頓檢測儀監測過程中水質樣品的預處理步驟以及稀釋操作的具體方法,以期為水質監測人員提供實用指導。
### 一、水質樣品預處理的重要性
水質樣品的預處理是疊翱頓檢測的第一步,也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關鍵環節。預處理過程旨在消除或減少水樣中可能影響微生物生長和耗氧速率的因素,如懸浮物、有毒物質、溶解氧濃度及辮貶值等。正確的預處理能夠顯著提高疊翱頓測定的精確度和可靠性。
### 二、水質樣品預處理步驟
#### 1. 樣品采集與保存
- **采樣點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避免直接污染源,確保樣品能夠真實反映水體狀況。
- **無菌采集**:使用無菌容器或瓶子收集水樣,并立即密封,以防止氧氣流失和微生物污染。
- **溫度控制**:水樣采集后應盡快進行預處理,若無法立即檢測,應保存在0-4℃的環境中,儲存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 2. 懸浮物與雜質的去除
- **過濾或沉淀**:通過過濾器或沉淀法去除水樣中的懸浮物和雜質。選擇合適的濾紙或過濾器,確保既能有效去除懸浮物,又不引入新的污染。
- **注意事項**:過濾過程中應避免產生氣泡,以免影響后續測定。
#### 3. pH值調節
- **測量與調整**:使用pH試紙或pH計測量水樣的pH值。若pH值超出6.5-7.5范圍,需用鹽酸或氫氧化鈉稀溶液進行調節,使其接近中性或弱堿性。調節時需注意用量,避免過量添加。
- **高濃度酸堿處理**:對于酸度或堿度過高的水樣,可改用高濃度的堿或酸進行中和處理。
#### 4. 溶解氧濃度調整
- **過飽和溶解氧處理**:從水溫較低的水域或富營養化湖泊采集的水樣可能含有過飽和溶解氧。此時應將水樣迅速升溫至20℃左右,并充分振搖以趕出過飽和溶解氧。
- **低溶解氧濃度處理**:從水溫較高的水域或熱污染排放口采集的水樣可能溶解氧濃度較低。應將水樣迅速降溫至20℃左右,并利用大氣復氧作用使之與空氣中氧分壓接近平衡。
### 三、水質樣品稀釋方法
#### 1. 一般稀釋法
- **操作步驟**:按照選定的稀釋比例,用虹吸法沿筒壁先引入部分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于量筒中,加入需要量的均勻水樣,再引入稀釋水至規定體積,用帶膠板的玻棒小心上下攪勻。攪拌時勿使攪棒的膠板漏出水面,防止產生氣泡。
- **測定步驟**:按不經稀釋水樣的測定相同操作步驟,進行裝瓶、測定當天溶解氧和培養5天后的溶解氧。另取兩個溶解氧瓶裝滿稀釋水作為空白試驗。
#### 2. 直接稀釋法
- **操作步驟**:在已知兩個容積相同的溶解氧瓶內,用虹吸法加入部分稀釋水,再加入根據瓶容積和稀釋比例計算出的水量,然后用稀釋水使其剛好充滿,封口時勿留氣泡于瓶內。其余操作與上述一般稀釋法相同。
#### 3. 接種處理
- **接種必要性**:對于不含有足夠量需氧細菌的水樣(如工業廢水),需進行接種處理。接種液一般為20℃放置24-36小時的新鮮生活污水上清液。
- **接種量計算**:每升水樣加入5-10mL接種液,根據樣品情況和接種液菌種活性確定具體量。若接種液量不足導致有機物生物分解延遲,應增加接種液量,但控制在2%-30%之間。
### 四、特殊水樣處理
- **硝化細菌處理**:對于含有大量硝化細菌的生物處理池出水等廢水,在測定BOD時需加入硝化抑制劑,如丙烯基硫脲等,以避免硝化作用對測定結果的干擾。
- **有毒工業廢水處理**:對于含有苯酚、甲醛、重金屬鹽等能夠抑制微生物活動的工業廢水,需使用經生物馴化的菌種進行接種處理。馴化方法為逐步將有毒廢水加入生活污水中,直至完全替代。
### 五、結論
總而言之水質樣品的預處理及稀釋方法是疊翱頓檢測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正確的預處理和稀釋操作,可以消除或減少水樣中的干擾因素,確保疊翱頓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水質監測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