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區都在使用二次供水鏈,在二次供水系統中,水質安全當然是直接關系到業主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色度作為水質檢測的重要環節,能夠直觀反映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無機物以及膠體物質的含量情況。重慶北碚水質檢測儀在應用于二次供水色度監測分析項目中相當重要。水的色度一般是指各類水在進行顏色測量時的指標,色度的檢測不僅能夠及時發現水質的異常,還能為后期處理提供依據。目前我們國內用的鉑鈷色度單位,主要是因為在《GB5750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中規定色度的檢測方法是鉑鈷標準比色法,對于二次供水的色度檢測來說也一樣。那色度為什么是二次供水的必測項目呢?那我們就來講一下色度的特點了。
色度檢測的基本原理與意義
色度是指水體因溶解物質或懸浮顆粒呈現的顏色,一般天然水常見的正常顏色大多是淺黃色、淺褐色以及黃綠色等,當水體受到污染時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顏色。例如黏土能使水帶黃色;植物性有機物溶于水中,使水呈現淡黃色乃至棕黃色;水中藻類大量存在時呈現綠色;鐵的氧化物會使水變褐色;硫化物能使水呈淺藍色;受工業污染的水體呈現多種顏色。
因此通過檢測二次供水的色度就能判斷水質是否受到了污染。
檢測二次供水的方法和色度值
二次供水色度檢測方法
鉑鈷標準比色法
前面給大家說過目前色度的標準檢測時鉑鈷比色法,此方法一般需要配制鉑鈷標準溶液,其中需要氯鉑酸鉀和氯化鈷這兩種藥劑,用純水將這兩種藥劑溶解然后定容至1000塵嘗,此溶液的標準色度為500度。使用無色透明比色管,避免光線散射干擾,比色時背景應為白色,避免環境光色溫影響判斷。
然后取比色管11支,分別加入配制好的鉑鈷標準溶液0.00塵嘗、0.50塵嘗、1.00塵嘗、1.50塵嘗、2.00塵嘗、2.50塵嘗、3.00塵嘗、3.50塵嘗、4.00塵嘗、4.50塵嘗和5.00塵嘗,然后加純水至刻度線搖勻。此時的標準色度依次為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和50度。
將準備好的水樣跟這些配好的標準溶液并列進行目視比較,需要注意觀測時光線要充足,可以用純白色的紙作為觀測背景。最后通過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觀察比色,記錄比色結果,水樣與哪個標準溶液顏色趨于接近就是該色度。
不同行業對水的色度要求也不一樣,例如我們飲用水色度要小于15,不得呈現其他顏色;染色用水要小于5度,紡織工業用水的色度要小于10-12度等。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光度計在特定波長(通常為455蒼塵)測定吸光度,通過標準曲線換算色度值。此法適用于大批量樣品檢測,但需定期校準儀器,并注意消除水樣中濁度的干擾。
二次供水為什么要檢測色度
當水體受到了污染時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些顏色可以分為真色與表色。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質所引起的,即除去水中懸浮物后的顏色。表色是沒有除去水中懸浮物時產生的顏色。
二次供水的水體有顏色,說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有顏色的水,會影響人的心理,使人產生不愉快感,對工業用水來說,也會降低產物質量。因此色度也是二次供水必須檢測的參數之一。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色度超標但其他指標正常:可能為無害的天然有機物(如腐殖酸),需結合罷翱頒檢測。若用戶反映“水發黃但無異味”,建議排查支管段銹蝕問題。
-季節性波動:雨季地表水滲入可能導致色度升高,需加強水箱密封性檢查。例如,某南方城市在臺風后色度超標,通過增加活性炭過濾快速恢復。
-人為誤差控制:比色法依賴操作者視覺判斷,需定期培訓。分光光度法則需注意比色皿清潔,避免劃痕影響透光率。
結語
二次供水色度檢測并非孤立環節,需嵌入從水源到龍頭的全流程水質管理體系。通過標準化操作、技術創新和多方協作,方能確保水質安全。未來,隨著傳感器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的進步,色度監測將更加智能化,為居民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