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水質是決定設備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硅酸鹽(或二氧化硅,廠頸翱?)含量是重要的監測指標。硅酸鹽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可能形成堅硬的沉積物,導致結垢、腐蝕等問題,進而影響鍋爐和汽輪機的正常運行。通過精準監測硅酸鹽含量,電廠可以及時發現水質異常,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設備安全和生產效率。下面將深入探討硅酸鹽/二氧化硅監測的重要性、國家標準、監測方法及推薦設備。
硅酸鹽/二氧化硅的來源與危害
硅酸鹽(廠頸翱?)是水中常見的無機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水源、土壤和巖石中。在鍋爐系統中,硅酸鹽主要來源于給水中的硅酸鹽、燃料中的硅以及水處理過程中可能引入的雜質。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硅酸鹽會濃縮并形成不溶性沉積物,附著在鍋爐管壁、過熱器或汽輪機葉片上,導致以下問題:
結垢:硅酸鹽沉積物降低熱傳導效率,增加能耗,嚴重時可能導致管道堵塞。
設備腐蝕:沉積物可能引發局部腐蝕,縮短設備壽命。
蒸汽品質下降:硅酸鹽隨蒸汽帶入汽輪機,形成沉積物,影響汽輪機性能。
這些問題不僅增加維護成本,還可能引發管道破裂或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嚴格控制硅含量至關重要。
這些標準為鍋爐水質管理提供了明確指導,確保設備運行安全和高效。
監測方法
國家標準《工業循環冷卻水和鍋爐用水中硅的測定》(GB/T 12149-2017)規定了多種硅含量檢測方法,包括:
分光光度法(常量硅):適用于0.1塵駁/嘗~5塵駁/嘗的硅含量,常見于工業循環冷卻水和鍋爐水。
分光光度法(微量硅):適用于10μ駁/嘗~20μ駁/嘗的硅含量,適合化學除鹽水、給水、蒸汽和凝結水。
重量法:適用于硅含量大于5塵駁/嘗的水樣。
這些方法為不同場景提供了靈活的選擇,其中分光光度法因其高靈敏度和操作簡便性被廣泛應用。
結語
國家標準《工業循環冷卻水和鍋爐用水中硅的測定》(GB/T 12149-2017)規定了分光光度法等監測方法,適用于不同濃度范圍的硅含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