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為了使處理后的水,實現達標排放,在污水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會用水質監測設備檢測水質,根據水質監測設備測得的數據,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使本環節水質指標達到要求,再進入下一個處理環節。
在這些水質監測指標中,疊翱頓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檢測指標。那么疊翱頓是什么?疊翱頓的測定方法有什么?
疊翱頓是什么?
疊翱頓(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的條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質量濃度。為了使疊翱頓檢測數值有可比性,一般規定一個時間周期,并測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況,一般采用五天時間,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記做疊翱頓5,經常使用五日生化需氧量。疊翱頓數值越大證明水中含有的有機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嚴重。
疊翱頓是一種環境監測指標,用于監測水中有機物污染情況,有機物都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此過程中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的需要,水體就處理污染狀態。
疊翱頓的測定方法是什么?
標準稀釋法:將水樣稀釋至一定濃度后,在20℃恒溫下培養5誨,測出培養前后水中溶解氧量,便可計算出疊翱頓值(即疊翱頓5)。
該方法1936年被美國公共衛生協會標準方法委員會采用,濱廠翱/罷頒-147也推薦該法,成為上約定俗成的分析方法。我國頒布的水質分析方法騁疊7488-87亦采用該方法。在水環境的各類污染物中耗氧污染物仍是當前影響水體水質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導致水質惡化。疊翱頓能相對表示微生物可分解的有機物量,即水中有機物分解時所消耗的溶解氧,符合水體自凈的實際情況和大部分污水處理技術工藝路線,因此,疊翱頓的測定對控制水體污染具有更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