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余氯/總余氯?
①、余氯(又稱游離氯):指以次氯酸(HClO)、次氯酸鹽離子(ClO-)和溶解的單質氯形式(Cl 2)存在的氯。
②、化合氯:指以氯胺形式和有機氯胺形式存在的氯。
③、總余氯(又稱總氯):指以游離氯或化合氯或兩者共存形式存在的氯 。
余氯/總氯從何而來呢?
工藝上通過投加次氯酸鈉、次氯酸鈣、氯氣、二氯異氰尿酸鈉(又稱優(yōu)氯凈)、叁氯異氰尿酸等對水質進行。
(1)、以次氯酸鈉為例:
次氯酸鈉在水處理中的主要化學式:狽補頒嘗翱+貶20=貶頒嘗翱+狽補翱貶、貶頒嘗翱=貶頒嘗+擺翱閉
次氯酸鈉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過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tài)氧擺翱閉,新生態(tài)氧的*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等物質變性,從而致死病源微生物。其次,次氯酸在、殺病毒過程中,不僅可作用于細胞壁、病毒外殼,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帶電荷,還可滲透入菌(病毒)體內,與菌(病毒)體蛋白、核酸和酶等有機高分子發(fā)生氧化反應,從而殺死病原微生物。再者,次氯酸產生出的氯離子還能顯著改變和病毒體的滲透壓,使細胞喪失活性而死亡。
(2)、當現(xiàn)場使用氯氣時:
氯氣被加入水中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不同的水質其化學反應的過程雖不一樣,但終起作用的產物為次氯酸和次氯酸根離子。
①、當水中無氨氮存在時
頒嘗2+貶2翱→貶翱頒嘗+貶++頒嘗-
其中貶頒嘗翱是一種弱電介質,可以分解成次氯酸根離子
貶翱頒嘗→貶++翱頒嘗-(可逆)
貶頒嘗翱和翱頒嘗-都具有氧化能力可以,其中次氯酸是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可以擴散到帶負電的表面并滲入以破壞。次氯酸根已離子形式存在本身帶有負電,所以很難靠近帶負電的,所以它的效果差,所以氯主要靠次氯酸。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氯中次氯酸的百分含量的關鍵因素是筆貶,只有在筆貶6.8詞8.5范圍內,次氯酸殺毒效果。
②、當水中有氨氮存在時
貶翱頒嘗就會和氨化合,產生一類叫胺的化合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氯胺)其成份視水的辮貶值及頒嘗2和狽貶3含量的比值而定。
如果特殊地區(qū)水中氨氮含量較高,那么水中殺毒多以氯胺為主。具體分為如下叁種形式:
狽貶3+貶翱頒嘗→狽貶2頒嘗+貶2翱(一氯胺)
狽貶3+2貶翱頒嘗→狽貶頒嘗2+2貶2翱(二氯胺)
狽貶3+3貶翱頒嘗→狽頒嘗3+3貶2翱(叁氯胺)
氯胺的產生在于貶翱頒嘗,但筆貶對氯胺也起到關鍵作用。當辮貶處于5詞8時,一氯胺和二氯胺是同時存在的,在此范圍內辮貶值越低二氯胺的含量就多一些,二氯胺本身的殺毒效果也較強,所以也是有利于的。叁氯胺只有在筆貶低于4.4時才產生,一般飲用水中不太可能產生。
(3)當現(xiàn)場使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或叁氯異氰尿酸時:
其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與氰尿酸,氰尿酸作為穩(wěn)定劑無法分解,由次氯酸起到主要作用。
針對上述介紹中提到劑,均有專項余氯、總氯傳感器進行檢測。
①、若現(xiàn)場采用次氯酸鈉、次氯酸鈣或氯氣,可考慮選余氯傳感器;
②、若現(xiàn)場采用二氯異氰尿酸、叁氯異氰尿酸,可考慮選用耐異氰尿酸干擾系列余氯傳感器;
③、若現(xiàn)場采用氯胺或因污水中氨氮濃度過高,可考慮選用系列總氯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