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污水處理廠氨氮達標排放探究
氨氮是控制水體含氮有機物污染和保護水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水質指標!笆濉钡膹U水減排新增了氨氮,并于2011年底成為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項目,我省將原有執行一級疊標準的污水處理廠提標為一級礎標準,“十叁五”將根據質量改善需求繼續實施氨氮排放總量控制,并對總氮、總磷實施重點區域與重點行業相結合的總量控制。生活污染是氨氮的主要排放源,城鎮污水處理是削減氨氮的主要手段,已成為氨氮減排的主要領域,城市污水脫氮處理有待加強,脫氮形勢十分嚴峻。因此,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需要大幅提高脫氮除磷能力,進行升級改造。我市各級府對污水綜合治理十分重視,為提升市政污水處理規模和水平使得地區環境保護和改善以及資源綜合利用在全省達到先進水平,要求轄區內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提標并嚴格執行一級礎排放標準。為此選擇我市某一縣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采用膜生物反應器新技術作為全地區提標升級改造的示范。
1、深度改造的不良因素分析
1.1 現有污水處理工藝對去除氨氮有難度
該污水工藝流程為典型的市政污水處理流程,生化反應采用經典的礎2/翱工藝,污水處理廠水量較小、水質變化較大,污水碳氮比普遍偏低,進水無機懸浮固體普遍偏高,尤其在冬季進水水質惡化的情形下,再加上低水溫和工業廢水的影響,要想持續穩定達標特別是脫氮比較困難。
1.2 治理設施和運行過程存在問題
就運行過程來說,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不太配套、缺乏深度治理設施,運行負荷率低、運行水平較低,導致無法達到合適的運行狀態穩定達標排放,污水處理費征收不足,監管不力等因素也影響實際處理效果。根據現場調研了解情況分析,該污水廠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旋流沉砂池分離效率低使細小顆粒的粉煤灰大量夾帶進入生化處理系統影響活性污泥的活性,終成為出水氨氮不達標的重要因素之一;活性污泥沉降性差影響污泥沉降性能及污泥活性;各級功能性池的水流設計分布不合理造成各生化反應池水流短路,影響生化效果;污泥收集池設計不盡合理無泥水分離作用造成罷筆、罷狽和疊翱頓負荷失調;由于進水量偏少和回流比過大造成系統運行參數紊亂導致廠擱罷和貶擱罷過長并直接影響水溫及溶解氧的控制;進水每3~4天會出現一次罷狽特別高現象導致生化系統中疊翱頓/罷狽濃度比值小于理論脫氮值,使生物脫氮無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