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選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耗費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目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而,化學需氧量(COD)又通常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目標。
COD是一種常用的評估水體污染程度的綜合性目標。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縮寫,中文名稱為“化學需氧量”或“化學耗氧量”,是指使用化學氧化劑(如重鉻酸鉀)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如有機物)氧化分化所耗費的氧量。它反映了水體遭到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由于有機物是水體中常見的還原性物質,因而,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體遭到有機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嚴峻。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則,生活飲用水源COD濃度應小于15毫克/升,通常景觀用水COD濃度應小于40毫克/升。
頒翱頓的危害
頒翱頓越高,表明水體中還原性物質(如有機物)含量越高,而還原性物質可降低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致使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水質糜爛變臭。另外,苯、苯酚等有機物還具有較強的毒性,會對水生生物和人體造成直接傷害。因而,我國將頒翱頓作為重點控制的水污染物指標。
頒翱頓的來歷
水體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動植物腐爛分化后隨降雨流入水體。
頒翱頓的控制措施
一是控制源頭,禁止將廢棄化學試劑、廢油、有機廢液、高濃度有機廢水等污染物排入城鎮排水系統。二是提高城鎮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率,將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到污 水管道,匯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或回用,杜絕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庫等環境水體的現象。三是控制工業排放,尤其是化工、制藥、 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要在廢水排放穩定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處理和回用,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四是控制農村和農業污染,防止養殖廢水、肥料、農藥 等有機物流入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