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市政自來水中需保持一定量的余氯。然而,過量的氯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并且會帶來難聞的氣味,因此日常水質檢測至關重要。那么,水質檢測中余氯的標準數據是多少呢?氯化物與余氯之間又是什么關系?
在投加氯消毒劑后,不僅要保證出廠水的微生物指標符合要求,還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以防止在管網輸送過程中微生物滋生,從而確保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對飲用水中的余氯及總氯指標做出了如下規定:
游離余氯:與水接觸時間至少需30分鐘,出廠水中余氯值應≥0.3 mg/L,出廠水限值為4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應≥0.05 mg/L。
總氯:與水接觸時間至少需120分鐘,出廠水中總氯值應≥0.5 mg/L,出廠水限值為3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應≥0.05 mg/L。
對于余氯、游離氯、化合氯和氯化物之間的關系如下:
化合氯:指水中氯與氨的化合物,包括狽貶?頒瀕、狽貶頒瀕?、狽貶頒瀕?等,這種余氯也被稱為化合性余氯或結合性余氯。
游離氯:指水中的頒瀕翱?、貶頒瀕翱、頒瀕?等,其殺菌速度快、殺菌力強,但消失較快。通常所說的余氯主要指游離氯。
總氯:是游離氯和化合氯的總和。
氯離子:是帶有一個負電荷的氯,不具有氧化性。除特殊工藝測量氯離子外,一般通過測量余氯來判定水的消毒效果。余氯在水體輸送和貯存過程中繼續維持抑菌作用,防止殘余菌類復活和繁殖。
游離余氯的殺菌原理主要是通過強氧化性的貶頒瀕翱和頒瀕翱?侵入細菌體內,破壞細菌的酶系統,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據靜態實驗結果,游離余氯在5分鐘內可殺滅99%以上的細菌。相比之下,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較弱,殺菌速度不如游離性余氯,5分鐘內僅能殺滅60%的細菌。然而,通過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濃度或延長殺菌時間,確保一定的頒罷值(濃度-時間乘積),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殺菌效果。水廠清水池的停留時間通常在2小時以上,當使用化合性余氯消毒時,能夠保證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