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檢測中氨氮值的正常范圍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水體的正常水質中氨氮含量應低于0.2 mg/L。而氨氮廢水的排放標準限值范圍則為0.02 mg/L至150 mg/L。氨氮是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在水中以游離氨(NH?)和銨離子(NH??)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當廢水中氨氮濃度高于500 mg/L時,被稱為高濃度氨氮廢水;反之,則稱為中低濃度氨氮廢水。由于工藝條件和水質指標的限制,不同類型廢水的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氨氮廢水治理方法:
一、吹脫法
吹脫法是一種通過向廢水中引入空氣,促進易揮發性溶質從液相轉移到氣相中,從而實現廢水處理的過程。這種方法利用氨氮在水中的揮發性,通過氣液傳質作用,將氨氮從廢水中去除。
二、化學沉淀法(磷酸銨鎂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通過向氨氮廢水中投加含有慚駁??和筆翱???的藥劑,使污水中的氨氮和磷以鳥糞石(磷酸銨鎂)的形式沉淀出來,同時實現氮和磷的回收。這種方法在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中,考慮到成本和效益問題,常采用吸附法和生物法等。
叁、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將廢水中的氨氮最終轉化為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對于可生化性較高的廢水(BOD/COD > 0.3),氨氮可以通過生物法有效脫除。
四、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種物理化學過程,其中一種或多種物質(吸附物)在另一種物質(吸附劑)表面上的濃度發生變化。其實質是物質從液相或氣相轉移到固體表面的一種傳質現象。吸附法是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較有發展前景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五、折點氯化法
折點氯化法是廢水處理中常用的脫氮工藝。其原理是將氯氣加入氨氮廢水,直至某一臨界點,將氨氮氧化為氮氣。這種方法適用于處理含氨氮濃度較高的廢水,但需注意氯氣的使用安全。
氨氮污染的來源及影響
由于水質指標和工藝條件的不同,針對不同類別的廢水,采用的氨氮處理技術存在很大差異。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是水體中氮營養元素的主要來源。大量未被農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通常通過農田排水和地表徑流進入地下水和地表水。隨著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藥等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含量也在急劇上升。這些氨氮污染物不僅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還會對水生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