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總堿度是指水中堿性物質的總量,主要包括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鈉和氫氧化鉀等。總堿度通常通過使用強酸標準溶液將一定體積的水樣滴定至辮貶值為4.0來測定。這一指標不僅反映了水體中和氫離子的能力,還表征了水體維持辮貶穩定的能力以及與強酸中和的能力。
國內外堿度標準
在我國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中,并未對堿度進行限定。目前,只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制定了養殖水體的堿度標準,規定淡水養殖水體中堿度應維持在20 mg/L。具體而言:
淡水池塘水體:總堿度一般不低于20 mg/L。
淡水或低鹽度蝦塘水體:總堿度不低于50 mg/L,一般要求達到75-120 mg/L。
海水養殖對蝦池塘水體:總堿度要求不低于100 mg/L。
雨季、蝦病易發季節及育苗階段的池塘水體:總堿度最好不低于100 mg/L。
養殖水體辮貶的影響因素
養殖水體的辮貶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微生物分解過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會產生酸性或堿性物質,影響水體辮貶。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提高水體辮貶。
養殖生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會釋放二氧化碳,降低水體辮貶。
在堿度較低的養殖池塘中,光合作用能夠顯著提高辮貶值;而在堿度較高的池塘中,辮貶受光合作用的影響較小。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提高水體總堿度是必要的。
堿度對重金屬離子的影響
堿度對重金屬離子的溶解性有決定性影響。重金屬離子能夠與水體中的碳酸鹽絡合成化合物,而碳酸鹽和重碳酸鹽是堿度的主要組分。因此,較高的水體總堿度能夠降低游離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減少游離重金屬對養殖生物的毒性。